当前位置: 中视快报网> 综合资讯> 正文

“可持续航空燃料”从校园实验室走向千吨级中试装置 生产成本降30%撬动万亿级产业

中视快报网官网(ccutv.cn)中视新闻

稿源:上海市政府网  编辑:刘伟

记者 俞陶然

在华东师范大学可再生碳资源科学与技术工程中心,记者看到了几瓶透明液体,它们是油脂基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其原料是俗称“地沟油”的废弃油脂。近日,这种燃料样品通过了中国民航第二研究所的权威检测,48项指标全部合格,符合3号喷气燃料国家标准。不仅如此,华东师大科研团队还在油脂基SAF制备的反应原理上实现创新,可大幅降低“地沟油”变航空燃料的成本。

“这是一种颠覆性技术,有望推动上海成为SAF科技创新策源地。”上海市科委绿色燃料项目经理赵一新说。经项目经理团队牵线,上海机场集团将与华东师大可再生碳资源科学与技术工程中心主任赵晨领衔的团队联合创立公司,推进这种颠覆性技术的中试项目,为未来产业化奠定基础。

发现SAF制备新技术路线

为培育绿色燃料产业,市科委去年组建项目经理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申能集团和华谊集团等单位专家组成战略专家组,持续关注和支持可持续航空燃料、绿色甲醇、绿氨等绿色燃料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据统计,民航业约99%的碳排放来自航空煤油消耗。用绿色燃料逐步取代石油基航油,已成为国际趋势。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规定了航空燃料中SAF的掺混比例,比如欧盟规定:从2025年起,航空燃料制造商必须在向欧盟机场供应的燃料中加入2%的SAF;这一掺混比例将逐步提升,直至2050年的70%。中国民航局提出,“十四五”时期,可持续航空燃料累计消费量要达到5万吨。去年9月起,国航、东航、南航的12个航班试点加注SAF。

如何制备SAF?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宋雪枫介绍,目前主要有4种技术路线,其中HEFA(酯类和脂肪酸类加氢)是国内率先实现商业化的技术路线。HEFA的原料是废弃油脂,通过加氢脱氧、异构化反应等步骤,将油脂转化为SAF。

去年7月,中国商飞与华东师大共建的大飞机新型SAF研究与应用联合实验室挂牌,引起了市科委关注。市科委项目经理团队走进这家科研机构调研,他们发现,赵晨教授团队制备的SAF以废弃油脂为原料,但反应原理与HEFA不同。通过工艺流程优化、催化剂改良等创新,这一新技术路线的能源消耗比HEFA少很多,收率则显著提升,使SAF生产成本比HEFA降低3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SAF含有芳烃等更多组分,有望完全替代石油基航油,而非按一定比例与石油基航油掺混。凭借这些性能优势,赵晨团队正在与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商发合作,让新型SAF与国产大飞机、国产发动机更好适配。

为颠覆性创新对接一流企业

发现颠覆性技术后,市科委项目经理团队立即行动起来。他们与多家国企联系,推进中试项目和产业化落地。

赵一新介绍,市科委项目经理团队的一项重要使命是遴选、支持颠覆性技术研发,并通过产业一体化布局,迅速推进技术迭代和产业化。“我们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着眼于战略性需求,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寻找颠覆性技术,找到后就用成熟技术对它进行迭代。我们要保持战略敏捷,为开展颠覆性创新的科研团队对接一流企业,尽快把实验室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在对接企业过程中,市科委项目经理团队成员柴梅为赵晨找到了合作伙伴——上海机场集团。“我以前在申能集团工作,看过很多绿色燃料技术,到机场集团后开始布局SAF。接到柴梅的电话后,我立即带队去了赵晨教授团队的实验室。”宋雪枫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接触过的最专业的科研团队之一,他们研发的技术具有创新性和颠覆性,制备的SAF成品已通过国内专业鉴定机构的初步认定,有很好的产业化基础。”

如今,上海机场集团与市科委项目经理团队合作,共同推进新型SAF的中试项目。上海机场集团已决定与赵晨团队联合创立一家企业,在上海建设千吨级中试装置。市科委为这个项目找到了SAF原料“地沟油”的供应商,将支持推进中试。

全赋权改革促进成果转化

“未来30年,SAF产业规模会越来越大,产值有望达到万亿元级。”展望未来,赵晨充满了期待。利用颠覆性技术生产SAF,不仅有助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而且将减少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赵晨团队为这种技术申请了20多件中国发明专利,中试公司成立后,将申请国际专利。作为全国首个实行职务科技成果全部所有权赋权的高校,华东师大已将20多件专利全部赋权给赵晨团队,支持他们与上海机场集团合作组建中试公司。

在创业过程中,会产生以赋权成果为基础开发的关联科技成果。华东师大采取“两权同赋”模式,将关联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一并赋予赵晨团队。创业过程中如出现特殊情况,他们还可通过“成果回转”机制,将职务科技成果返还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表示:“我们秉持‘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损失’的理念,设计了‘零风险的100%全赋权方案’,期待以制度创新为杠杆,撬动更多颠覆性技术走出实验室,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中视快报网官网www.ccutv.cn/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中视快报  文旅新闻  综合新闻 健康新闻 中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