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快报网官网(ccutv.cn)中视新闻
稿源:上海市政府网 编辑:刘伟
记者 王力
上海港绿色能源加注中心建设迎来历史性时刻。昨天下午至今天凌晨,在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上港集团能源公司(下称“上港能源”)旗下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轮,为韩国“HMM Green”轮加注了约2900吨国产绿色甲醇。这标志着,上海港实现国产绿色甲醇的首次批量加注。
绿色甲醇是指用可持续和环保方式生产的甲醇,其生产过程主要依赖可再生能源。这是国产绿色甲醇首次实现应用,上海港成为第一个尝鲜者。
去年4月,上海港完成中国首次大型绿色甲醇动力船舶同步加注,该批次绿色甲醇来自海外,且只有500吨——海外的产能也极为有限,绿色甲醇加注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证明上海港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有能力提供该服务的港口。
这一次上海港有望成为破局者。“中国是传统甲醇生产大国,也拥有丰富的风电、太阳能、生物质等制取绿色甲醇的原料,如能形成规模化绿色甲醇供给能力,就能降低生产成本,消除航运企业对绿色甲醇供应的担忧。”航运专家表示,上海港可以通过配置全国的绿色甲醇资源,吸引全球的甲醇燃料船舶选择上海港进行加注,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端航运服务能级。
上海港建设绿色能源加注中心,正是为了这一点。上港能源执行董事、总经理罗文斌介绍,此次加注的绿色甲醇是一家香港企业在内蒙古生产的,这恰恰体现了上海港配置全国乃至全球资源的能力。
显然,这种资源配置的效率造就了“上海速度”,也给全球航运业带去惊喜。
那么,这些来自外地的绿色甲醇,是否会增加运输成本?对此,罗文斌并不担心,因为在国内,甲醇的运输体系和渠道非常成熟,绿色甲醇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成本不会太高。
上海建设绿色能源加注中心还有一重目标——通过配置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使上海成为各种清洁能源的集散地以及交易中心,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去年4月,丹麦的绿色航运集团便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要在临港新片区建设全球首个“甲醇船用燃料交易平台”,为绿色航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有效的工具来管理远期价格风险,并促进绿色甲醇实物交易。
此次实现国产绿色甲醇的批量加注,证明上海港已形成绿色甲醇燃料“储、输、供”全链条能力。
在仓储方面,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积极推动洋山申港仓储“两仓合一”功能整合扩大试点范围,通过赋予指定储罐同时具备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功能,有效简化燃料流转环节。
在能源加注的制度保障方面,上海海事局已发布《水上甲醇燃料加注作业安全管理办法》。洋山港海事局也在每次绿色甲醇加注时提供全程护航服务,显著提升作业效率。
与此同时,上海企业绿色甲醇的研制生产也在加快,上海电气在吉林建设的绿色甲醇生产线,以及华谊集团在金山、奉贤交界处建设的绿色甲醇项目今年晚些时候计划投产。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中视快报网官网www.ccutv.cn/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 于 2025-03-30 16:20:10发表在中视快报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
中视快报网本文链接: http://www.ccutv.cn/news/9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