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快报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准扶贫 > 正文

何立伟:湘湖原来非湖湘

      日期:2017-10-22 17:58:13
导读: 湘湖原来非湖湘文、图丨何立伟 到萧山,住的是“湘湖驿站”。 下车看到酒店匾额,一时恍惚。 这回来参加笔会,接邀请函时心中一惊,怎么会是“湘湖笔会”?明明是在浙江,在杭州萧山,怎么叫湘湖呢?恰好早

湘湖原来非湖湘

文、图丨何立伟

到萧山,住的是“湘湖驿站”。

下车看到酒店匾额,一时恍惚。

这回来参加笔会,接邀请函时心中一惊,怎么会是“湘湖笔会”?明明是在浙江,在杭州萧山,怎么叫湘湖呢?恰好早几日,也是我们湖南本土的一个笔会,在邵阳一带开,取名就是“湖湘笔会”。湘地,通常也就叫“湖湘”。湘地的文化,亦通常叫做“湖湘文化”。湘湖与湖湘,是一个意思么?何况我们长沙,原来城乡接合部最大的一个渔场,就叫做“湘湖渔场”呢。我眨了眨眼,以为自己看错。但终于还是把邀请函看清了,确凿的,此湘湖不在湖南长沙,乃在浙江萧山。

但我一直疑惑,这古越地,山山水水,何以名湘湖。后来参观,方知北宋时萧山的知县,亦就是著名的“程门立雪”的那位杨时,曾在湘地的浏阳任官,或许是他对湖南有感情,亦或是觉得萧山的景致与浏阳有某种相似处,故定名眼下这一方水土,可以曰湘湖。

我昔年亦在浏阳任过职,在大围山下,推窗一望,万木葱茏,白云生处,点点人家,的确是好景致。而这湘湖,来的那晚,就在酒店附近散步,亦是山影水影灯影云影,小雨过后空气清新,四周极静,只觉得来的是个好地方。问当地人,杭州城房子贵,湘湖这里,房价只有杭城的三分之一。当时就有人说了,要我住杭州,我还不如住湘湖,这地方多好呵。况且地铁就离湘湖驿站很近,到杭城中心,亦不过半个钟头而已。人何必要住在闹市里呢?

湘湖在钱塘江南岸,与西湖遥遥相对,湖形历经八千年改变,至今宽约五十米,长约十余公里,湖域面积达6.1平方公里乃于2015年创建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此地不只是宜于旅游度假,更是宜于人居。

杨时是一个关心农事稼穑的好官,政和初年他来萧县任知县时,此地常旱,百姓求城西一片水田辟而为湖,杨时政出民意,令“以山为界,筑土为塘”,遂凿成人工水库,亦就是今日之湘湖。蓄水可灌九乡十四万亩稻田。所谓“水能蓄潦容干涧,旱足分流达九乡”,乃是后人对杨时的功德之颂。湘湖因水利兴而成渔米乡,至今物产富庶。

我们在笔会期间,每日里都吃湘湖里打上来的鱼虾蟹,鲜美得不得了。那日吃鲈鱼,又吃莼菜羹,让人想起《世说新语》里西晋时的张季鹰,有段熟为人知的轶事,说的是张季鹰在洛阳为官,他是吴江人,一日见秋风起,想到故乡的莼羹与鲈鱼脍,就叹道:“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弃官还乡。这便是著名的“莼鲈之思”,成了怀念故乡的成语。张季鹰作《思吴江歌》:“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后苏东坡赞曰:“季鹰真得水中仙,直为鲈鱼也自贤。”自有此典故,昔时文人以到江南品尝莼羹鲈鱼为风雅事,绵绵延续至今。我们于是在湘湖也风雅了一回。杭州本是个重吃喝的地方,亦吃得十分精道,湘湖数日,我们也是尝尽了本地当季的各种时鲜,大快朵颐。

但湘湖的韵味,我以为还在她的人文历史。我们到跨湖桥文化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这独木舟的出土,将浙江的文明史,推到了八千年前。证明湘湖一地,乃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跨湖桥出土了八个吓人的“最”,即世界上最早的的漆弓,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中国最早的草药罐,中国最早的慢轮制陶技术,中国最早的彩陶,中国最早的水平磨织机,中国最早的玉器,以及南中国最早的家猪。

那独木舟躺在巨大的玻璃棚罩中,静静卧听着今日的潮声。

遗址博物馆的馆长施加农先生是位极认真的人,他带我们参观,一路讲解,精细、准确、生动、丰富。后来在湘湖上泛舟,大家听说他早年学过唱戏,就起哄请他亮亮嗓子,施先生谦虚了半天,见推辞不过,就起身说,我现在嗓子不行了,我就唱一句好不好。大家齐拍手,说,好!他于是就唱了一句“沙家浜”里郭建光的“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果然板眼身手了得。施先生的认真是在他的博物专业上,一丝不苟。我们看句践和范蠡以及文种这越国三巨头的雕像时,他指了越王雕座上的“句践”二字,说我们现在把句践的“句”都写成了“勾”,这是不对的,应当是“句”。所以我叫他们通通改了过来,一定要是“句”,句践,不是勾践。不能以讹传讹。

湘湖一带在春秋时期是吴越的争霸之地。湘湖与白马湖是越国的军港——固陵港,屯水军四万余,战舰五百艘。

湘湖北岸的城山,亦是越国的屯兵城,世称越王城,留有越王在城山“馈鱼退敌”的美谈。说的是吴王夫差遣十万水军围困越军,伍子胥派使者送来一包盐和米,什么也没说。范蠡见了,立即省到吴王的意思,亦就是越军被围,缺粮绝水,赶快投降。范蠡便向句践献计,命士兵从山上洗马池里捉两条活鱼,让使者送给夫差,亦不说一语。夫差看了,说原来越军在山上不缺水粮,遂“解军而去”。

博物馆施馆长带我们上城山,时小雨已过,山上小径泥泞,我们走到山顶,施先生指了脚下,说此地就是旧城山土夯的城墙,前面斜的一面是城外,是当敌的一面,直的一面是城内,是守城的一面,我们站的地方就是当年的城墙上。“馈鱼退敌”,大概就是此处吧。

这地方真是易守难攻。

我看到远处就是水,水连着水,直至天边。想当年帆樯林立,金鼓齐鸣,杀声掩来,何等的壮观。春秋历史,便是这样啸气冲天的画卷。

当然,关于句践,比“馈鱼退敌”更有名的掌故,当属“卧薪尝胆”了。

句践“卧薪尝胆”的地方,据说就在湘湖老虎洞山的老虎洞里。我们爬上山来看了老虎洞,在潮湿的洞中想象句践在此“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然后灭了吴国。

我在城山下的一个水榭边,看到有人在拍婚纱照。我拿手机抓拍到化妆师给穿着中式喜庆红衣的新娘收拾发型的瞬间,发到了微信朋友圈,题了一句话:越王旧地新嫁娘。我觉得这样的古与今的相逢,甚是有趣。

我们在闻堰码头坐船往钱塘江上看捕鱼。八十年代,浙江作家李杭育写过一篇著名的小说,叫“最后一个渔佬儿”。记的就是钱塘江最后的渔民的生活。那生活是没落的。小说是这种生活的挽歌。但今天的渔民似乎不是“最后”的模样。我和叶兆言裘山山韩小蕙乘的这条船,船老板是一位五十多岁的渔民,他对自己的生活是颇感满意的——船是政府给的,烧油政府亦有补贴。钱塘江鱼多,夜里一网撒下去,第二天一早取网,多的一网可收上千斤鱼。一天下来,可捕得五六网。船老板说,怎么说呢,一年的收入,总有个二三十万吧。我家里盖了两栋楼了。渔民65岁也要退休,退休后有社保金,“一千多总有吧,吃饭够了。”

散文家周晓枫,第二日凌晨四点起床,一个人跑到码头上看渔民取网。她看到网里银晃晃的都是白条鱼。

后来我们在一大片波斯菊的地里拍照,她走来,身子都有点摇晃。她困了,因她昨晚一想到早上可以看到捕鱼,兴奋得一夜无眠。

我们在闻堰码头的老街口碑饭店吃饭,上来的又是鲈鱼和蟹。昨日的蟹是湘湖的,今日的是钱塘江野生的,四两五一只,统是公蟹。当地人说,这个季节,应当就是吃公蟹的时候。那蟹真肥,一只要吃上小半天。周晓枫爱吃蟹,天津作家武歆身有痛风,吃不得蟹,都让给晓枫吃。晓枫高兴得像个孩子。

但我却问服务员要辣椒。辣椒有没有?来一碟!

湖湘人,在湘湖吃饭,总之还是要辣。

湖湘与湘湖,到底文化历史大不一样,吃的口味,亦大不一样。

那位北宋萧山知县杨时,他在湖湘的浏阳呆过,到了湘湖,是否也同我一样,吃饭时吆喝着要辣椒呢?

杨时后来亦是致仕还乡,生活极简朴,吕聪在《问书册》中说:杨时“自京城辞官还乡后,视公(杨时)一饭,虽蔬食脆甘皆可于口,未尝有所择也;平生居处,虽敝庐优屋皆可以托宿,未尝有所羡而求安也。”

唉,这样的官人,现在有几个呢?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本网团队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视快报官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东路元大都遗址公园 邮政编码:100029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000001申办中;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000001申办中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110000001申办中  电子邮箱:ggb.li@yeah.net
信息支持:信息产业中心 经费支持:信息产业中心移动数字医疗分会 技术支持:中视快报网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